陈发源书法造诣突出作品魅力独特升值空间大

陈发源,何许人也?

陈发源,来自河南省夏邑县,1933年生,中原老一辈国画家杰出代表。1950年曾入室刘海粟门下学习油画。1952年又入室潘天寿先生门下学习国画。曾在潘天寿、吴佛之等主持下在上海举办个展,多幅作品被多家机构和爱好者收藏。现为河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、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、河南老子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等职。同时也是书法大家,华夏万家美术馆签约艺术家。

他遍访各画派名流、广收博取,师法自然于国内名山大川之间,视野开阔、心胸豁达,笔墨娴熟、意境高远。其为人坦诚、率真,艺术思维敏捷、不拘成法、创作激情旺盛、艺术作品始终洋溢着青春的脉动。处事低调,但声名不胫而走,真正做到了“桃李不言、下自成蹊”的艺术境界。

陈发源的书法人生

作为中原老一辈国画家杰出代表,其实最早陈发源是从油画入门的,1950年他入室刘海粟门下学习油画,但经过实践,他觉得油画属于舶来品,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原儿女,还是要继承传统,1952年又入室潘天寿先生门下学习国画。

但最初油画的色彩、技法等在他心中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,受油画、水彩的影响,他意识到中国传统国画要想发展,必须中西合璧,他开始尝试在传统国画中融入西方艺术的色彩和布局。“开始比较难,布局方面的东西,用笔方面的东西,因为中国画的基础是用笔,书法是中国画的基础,书法和画都是写出来的,要做到以形写神,形神兼备。”

陈发源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博采众长自成一格

唐代画家张璪提出:”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“。"造化",即大自然,"心源"即内心的感悟。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,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,对于这一转化过程,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。也就是说不再重视模仿,而是更重视主观的抒情与表现。

陈发源先生一生不断开拓创新,他遍访各画派名流、广收博取,师法自然于国内名山大川之间,自成一派,借画抒情,聊写胸中之意气,笔到之处皆为丘壑,无笔处皆为妙境。

他的画多为大写意,初看潦草,但有回味,越看越耐看,越看越喜爱,洒脱中又藏着一份雅致。如陶潜《桃花源记》所述:“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”外行人初看,不甚了解,但若得其门径,便能体会陈发源肆意挥洒间笔墨浓淡背后的雅致和意趣。

收藏陈发源字画作品增值潜力大

陈发源的书法作品在艺术品投资市场具有较好的投资前景,呈现出保值增值的强劲势头,瞭望整个艺术品投资市场,陈发源的书法造诣突出,作品魅力独特,升值空间大,增长态势强,具有很高的收藏投资潜质。

陈发源老师现场书法作品展示

陈发源先生近年的画作品展和拍卖成交记录:

作品曾入选香港举办的“中国名家中国画展”并获金奖。

2001年被聘为清华大学郑州高研班教授。

2001年被授予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。

“中国画家精品展”、“全国首届中国花鸟画作品展”、“青藤杯”、“杏花杯”、“牡丹杯”等全国性大展中屡获殊荣。

曾在潘天寿、吴佛之等主持下在上海举办个展。多幅作品被日本、新加坡和我国香港等多家机构收藏。作品曾出版《求索—陈发源中国画精选》。

2010年10月,其作品参加河南省华夏美术馆主办的“墨舞中原——中原画风领军人物精品展”。